晴天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足球

文章内容

08奥运射箭比赛箭靶_08奥运会射箭点火

tamoadmin 2024-08-03
1.里约奥运赛场上的那些“高科技”产品有哪些2.射箭靶心离地的距离3.写家乡名人的作文 急!!摘自《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赵致真著。经赵致真先生授权,科学松鼠会网

1.里约奥运赛场上的那些“高科技”产品有哪些

2.射箭靶心离地的距离

3.写家乡名人的作文 急!!

08奥运射箭比赛箭靶_08奥运会射箭点火

摘自《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赵致真著。经赵致真先生授权,科学松鼠会网络发布,转载自:科学松鼠会[://songshuhui.net]

“作为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器”,弓能够把70%至80%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剩余”的能量则变成弓的阻尼震动。”

射箭的弦外之音

白、黑、蓝、红、黄,这些五色相间的同心圆便是射箭竞技场上的“众矢之的”。箭靶的直径为122厘米,称为“牛眼”的靶心直径仅12.2厘米。运动员要从90米开外射中10环,相当于站在足球场一个球门去射中对面球门里的一只苹果。或者说,整个靶子的大小看上去就像眼前的一枚图钉。要想做到“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民族,历史上从来不使用弓箭。丘比特的“金箭”和“铅箭”管辖着天上人间的爱情,罗宾汉靠“神箭”劫富济贫,后羿则“箭射九日”改造“生态环境”,东西方有多少神话与传说都和弓箭有关。在“热兵器”问世前的漫长岁月里,弓箭一直是最具威力的军事装备。从工具到战争武器再到体育运动,弓箭在人类文明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

1908年伦敦奥运会女子射箭比赛

1900年巴黎奥运会上,射箭已经是“老资格”的体育竞赛项目,旧式的长弓仪态优雅,并成为女子进入现代奥运会的先声。由于各主办国没有统一的竞赛规则,致使射箭运动从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后被取消资格。应该深深感谢英吉.布瑞斯女士,在这位唯一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女性领导下,国际箭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射箭运动在12年重返奥运大家庭。美国男子队曾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囊括了个人和团体冠军,明星射手麦金尼被誉为箭坛的“常青树”;“东方箭霸”韩国的“梦之队”也在奥运会上尽领风骚,人称“射箭机器”的金水宁一度成为世界女子箭坛的****。中国姑娘何影和她的伙伴们在2001年第41届世锦赛上首次赢得了女子团体冠军。

在射击运动中,的飞行靠火药或压缩气体推动。射箭的一切力量则完全来自人的体能。今天奥运会使用的反曲弓仍是传统弓箭的“嫡亲子孙”,由刚性的弓柄、弹性的上下弓片和坚韧的弓弦连接而成。在运动员持弓臂和拉弓臂的作用下,弓弦上的张力使弓片外侧产生拉伸形变,内侧产生压缩形变,从而带来弓片的弯曲,将肌肉收缩的力量变成弓的弹性势能贮存起来,然后突然释放推动箭的飞行。弓实际上是一个能量转换器,把人的生理能量转化为箭的动能。在弓片弯曲过程中,各截面承受的力矩是不同的,离弓柄越远应力就越小,这也是反曲弓将弓梢设计成“反曲”形的原因。

古人已经深谙“挽弓当挽强”的道理。射箭比赛中男选手开弓的平均力量约50磅,女选手约35磅,一次常规的世锦赛,需要在4天双局中搭弓射箭288次,男选手用力累计将近8吨,女选手超过5吨。而一个举重运动员一次比赛不过累计举起1.5吨。可见射箭是多么沉重的“力气活”。更加艰巨的是,射箭选手大部分时间处于“引而不发,跃如也”的状态,对弓箭系统的水平支撑力和对身体站立的垂直支撑力构成“十字形”用力结构,“端身如干,直臂如枝”,这种高水准的“静力平衡”实在非一日之功。

射箭瞄准之所以比射击瞄准难度更大,还由于弓上只有准星,而没有“照门”,因此无法像那样找到现成的“瞄准基线”。设我们以靶心为原点作水平方向X轴和竖直方向的Y轴,当靶心、准星、弓弦边缘和眼睛处于同一条直线时,箭飞行方向的竖直平面应该和“弓平面”一致,并与靶上的Y轴重合,使射出的箭向Y轴集中。那么,又该如何确保射出的箭向靶上的X轴靠拢呢?

当运动员每次拉弓时,都会把扣弦手指放在下颌骨右侧精确的位置上,有些射手在弓弦上安放一个小小的“吻钮”,通过嘴唇对它“每箭一吻”,让弓弦“靠”住鼻准、人中、下巴的中点,这种“靠弦法”确保了从箭尾槽到瞄准眼之间有一个固定的“靠弦距”,于是瞄准线通过弓弦的一点便成了弓上的第二个“基准”。箭射出去的高低上下就便于控制了。

确保用力的直线性是射箭技术的要领之一。推弓合力点、钩弦点、拉弓臂肘关节中心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员持功时不能用全掌“握弓”而用虎口“推弓”,便是为了尽量确保手和弓之间近似的“点接触”而不是宽大的“面接触”。

反曲弓

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零件叫做“信号片”,却称得起射箭运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这是弓柄上用来压住箭杆的一只钢片,当射手拉弓到位时箭头滑出,钢片便在回弹中敲击弓柄发出清脆“噼啪”声。信号片能准确“监视”运动员每次拉弓深浅不变,确保弓臂保持相同张力,不啻以“声控操作”捕捉“最佳撒放时间”。射箭运动中最讲究动作的一致性,每个选手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技术必须高度固定化、程序化,像机器一样准确无误和循环重复,任何时候都不走样和变形。

人们常用“离弦之箭”形容速度之快。反曲弓射出的箭初速度约每小时240公里,超过了“头列车”。箭的速度取决于弓的力量和效率,箭的形状、重量和表面积。用不同方式粘成的箭羽能使箭绕纵轴旋转并确保飞行稳定。作为长度和直径比很大的飞行体,来自弓弦的加速度会使箭杆产生柔性弯曲和弹性震动,降低飞行稳定性。不过和射击相比,箭的“行动”就太迟缓了,速度只是的十分之一,需要大约1秒钟才能达到70米开外的射程。如果初速度方向正对靶心作“平抛运动”,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箭到达靶位时会下落将近5米。因此射箭必须有一个“仰角”,让箭作“斜抛运动”,使“弹道”成为一个拱起的抛物线。难怪箭靶的放置都和地面垂直方向成15度角,以“仰视”的姿态去面对“万箭穿心”了。顺便一提,当今箭靶将盘卷的草绳缝合起来再蒙上靶纸,用的还是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材料。

箭靶和垂直方向成15度角

作为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器”,弓能够把70%至80%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剩余”的能量则变成弓的阻尼震动。根据科学史专家研究,人类早期弦乐器的出现就是受了弓弦震动能发出声音的启示。至于弹棉花的弓就更一望而知是“其来有自”了。安装在反曲弓上这些错杂的棍棒叫做“减震器”,就是为了增加弓的静止惯性和转动惯量,从而减少撒放时弓体的位移和震动。并且达到“配重”效果,让弓箭系统的质量中心更靠近推弓点以保持平衡。

复合弓

1995年在雅加达举行的第38届射箭世锦赛上,历尽艰辛坎坷的复合弓终于被国际箭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是1969年由美国人艾伦发明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弓”,它的“创新”之处却恰恰是把人类两项最“古老”的发明轮子和弓箭结合到了一起。复合弓在上下弓片末端安装了偏心轮,利用动滑轮的杠杆原理,使开弓力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拉距增加反而变得越来越“省劲”,满弓时用力可减轻70%。这不仅使运动员能在更轻松舒适的状态下持弓瞄准,也使女子可以跨越体力的鸿沟,和男子一样使用“硬弓”。

比较一下反曲弓的张力曲线,由于和拉距的增加成正比,撒放时弓弦作用于箭的力量是突然的和递减的。而复合弓对箭的加速力量则从小到大,渐次趋向峰值,有效工作距离也相应延长,因而能使箭的离弦速度更快,飞行弹道更平直。此外,复合弓不再用三个手指勾弦撒放而是“扣动扳机”让“撒放器”代劳,光学瞄准器和气泡水平仪的使用更极大提高了箭射出的精度。复合弓处处凝结着科学的智慧,近年来迅速风靡全球,销售额已经占据世界弓箭市场的90%以上,成为弓箭家族最兴旺的“主流”。尽管奥运会至今仍没有接纳复合弓为正式比赛项目,但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3届残奥会已经向复合弓首次亮起了绿灯。

更多形形的射箭比赛每年都在全球各地蓬勃开展,射远比赛每组射6支箭以最佳成绩为准,手持弓的世界纪录达到1220米;地靶比赛以地面上竖起的标杆为圆心画出15米直径的大靶,选手们从百米开外射出36箭决定胜负。骑马射箭仍是不少民族喜爱的传统竞赛项目,滑雪射箭正式进入冬奥会则已成定局,在争荣并茂的现代体育之林中,射箭运动旺盛的生命力正与日俱增。

从古老作坊的能工巧匠到现代企业的高科技设备,从竹片、牛角、木杆到铝合金、玻璃钢和碳纤维,人类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制造弓箭。我们也许不免陷入对往昔的怀旧和对文明的追寻。弓箭来自我们原始的祖先,并将传给遥远的子孙。

里约奥运赛场上的那些“高科技”产品有哪些

根据国际比赛规则,靶面规格有两种,一种宽0.8米,用于30米和50米比赛距离;另一种宽1.22米,用于60米、70米和90米比赛距离。靶心直径为0.122米,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3米。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与靶面距离为70米,因而用1.22米的靶面。

射箭靶心离地的距离

里约奥运赛场上的那些“高科技”产品有哪些?

创业资讯长江商报 [微博] 纪文君2016-08-22 02:10我要分享 0

里约奥运赛场上的那些“高科技”产品有哪些?

里约奥运赛场上的那些“高科技”产品有哪些?

里约奥运赛场上的那些“高科技”产品有哪些?

计分板配备雷达测量系统、拳击手套内置传感器、利用VR技术观赛……

里约奥运会今日落下帷幕。像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所传达的一样,每届奥运会在科技上也有着自己的创新,特别是各支运动队之间的“科技竞赛”。此次中国队运动服装就富含高科技元素:特殊纤维面料能够促进肢体静脉回流、减少血液瘀滞、缩短恢复时间等;而美国则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硅胶凸起用于改变奥运赛跑选手周围的空气流动……正如某运动装备高管所言,服务于运动员的高科技装备需要确保处于“奥运规则之内”,但可以“极力向规则边缘靠近”。即使无法直接提高比赛成绩,高科技装备也有利于奥运选手感觉更舒适、保持最好的竞技状态。

除了运动装备外,本届里约奥运不论赛事还是报道方面,都有无处不在的高科技——被津津乐道的VR(虚拟现实)转播技术无疑是其中一大特色。此外,主办方还运用了更便捷、精准的竞赛设备,例如,在游泳赛道安装水下数字计数器,射箭射击项目里运用更迅速的计分器……高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逐步渗透已是大势所趋,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本届奥运中诞生并使用的那些“高科技”吧。

赛事方

箭靶内置扫描仪,计分板配备雷达

传统射箭比赛的成绩通常依靠人眼和特质望远镜进行裁定,而观看这届里约奥运会比赛的观众就会发现,比赛时显示成绩的速度明显有了很大提高。这是因为此次里约奥运首次在射箭比赛中使用了高科技装备来记录成绩,不论从速率还是准确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作为奥运官方计时装置的某品牌引进了一套内置扫描系统的新箭靶,当箭击中箭靶时,两台扫描仪将分别纵向和横向运行,计算箭头与箭靶中心点的距离。该系统的精度达到0.2毫米,同时可以在箭靶被射中后的1秒内给出成绩,这都是人眼无法比拟的。运动员们不用再焦急地等待结果公布,可以集中注意力射出下一箭。

而在重新回归奥运的高尔夫项目中也启用了全新计分板,它设置在地面的四个专用球座上,并配备雷达测量系统。球手开球后,记分板将捕捉即时信息并展示给观众,信息会显示球员的姓名和当前成绩,并实时显示击球速度、预计距离和击球高度等数据,方便观众和教练组随时了解情况。

参赛方

特殊服装防寨卡,拳击手套有

在4公里自行车比赛中,第一名与第八名仅4秒之差;对于田径或者游泳运动员来说,提高十分之一秒的成绩也能决定奖牌的归属。在高科技层出不穷的时代,队员的比赛成绩很大程度上受到高科技设备和服装的影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各国游泳运动员依靠“鲨鱼皮”这种高科技增强泳衣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但之后该泳衣因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而被禁用。本届奥运会上,各国在选手的穿戴设备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既可以保障运动员安全健康、帮助他们提升成绩,又要避免嫌疑。

在寨卡横行的巴西,为了保障队员的安全,很多国家在服装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例如韩国在出征前就公开表示其奥运队服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防寨卡特殊材料”,以保护队员安心比赛。而在田径比赛中,某运动品牌提供给运动员的服装将重量降到最轻,并在设计中使用经过数百小时的风洞测试,能在运动员周身引导空气,打造更强的抗风阻性能。

除此之外,不少智能穿戴项目让运动员和教练组在训练和比赛中,能第一时间掌握数据情况。例如拳击项目中,某些拳手的拳击手套会内置一款先进的拳击传感器,内置的加速计和陀螺仪可实现每秒1000次的3D追踪,并将捕捉数据发送给教练组,便于实时掌握运动员状态。而这种穿戴式高科技装备也被用于自行车训练中,某些国家的运动员的防风镜针对骑行进行了特定设计,内置心率传感器,可以监测骑行者的心率、燃烧热量等数据,同时显示在平视显示透镜上,再根据骑行者的状态提供建议。另外,它也可实现导航、接打电话等功能,并随时能与教练沟通,堪称实时监控。

另外,为运动员进行赛前调节的高科技手段也日臻成熟。里约奥运会上,如韩国代表团用光线治疗法帮助选手克服时差;用唾液里的酶对选手进行压力分析;用神经反馈系统引导选手的心理等等。

报道方

利用VR做直播,技术尚在磨合中

今年的奥运直播中,不少国家首次引入了各大科技公司竞相追逐的虚拟现实VR技术,全方位地从直播、报道、体验等方面推出创新方式。美国广播公司在奥运期间就购买了VR版权并和某通讯品牌进行合作,对于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以及一些主要项目推出了长达85小时的VR节目。而加拿大广播公司也与国际奥委会达成合作伙伴,对巴西奥运会进行360度直播和沉浸式虚拟现实直播。

对于在VR体验设备这一端的观众来说,用VR技术观看篮球、体操、沙排、跳水等项目,更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对于沙排这类室外比赛,观众不仅能够观看比赛,还可以以“浸入式”的观感四处观看赛场周边的场景,欣赏科帕卡巴纳海滩的美景和周围的盛况。

利用VR手段观赛,意味着奥运等体育赛事也开始尝试“泛化”,然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一并存在——VR技术需要对原始材料进行二次处理,因而所谓的“VR直播”应该算是录播形式,虽然提升了观感,但比赛的时效性却无法保障。同时,VR技术尚未成熟,也让观众无法很舒适地随时佩戴设备长时间观看。

美国自行车运动员穿戴的防风镜内置心率传感器,可同时显示在平视显示透镜上。

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硅胶凸起,可改变奥运赛跑选手周围的空气流动。

内置传感器的拳击手套,可实时反映运动员状态。

写家乡名人的作文 急!!

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与靶面距离为70米,靶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3米。  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依次为白色、黑色、蓝色和红色,靶心为金色.金色靶心称为“黄心”.根据国际比赛规则,靶面规格有两种,一种宽...

张娟娟,中国女子射箭队****张娟娟。2008年 北京奥运会射箭女团银牌,个人冠军;2006年射箭世界杯总决赛个获得人第一名;2004年雅典奥运会团体淘汰赛获得第二名;2001年第41届世锦赛团体淘汰赛获得第一名;2001年;第14届亚洲锦标赛个人淘汰赛获得第一名。

生于1981年1月2日 ,在2001年9月举行的第41届世界射箭锦标赛上,中国女子射箭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团体金牌。这是中国射箭队首次在世界大赛上拿到团体金牌。而在12月举行的亚洲射箭锦标赛上,小将张娟娟获得了女子反曲弓个人冠军,一举打破了中国女子射箭长期以来逢韩不胜的历史。张娟娟也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2001年首届中国电视体育最佳新人奖的提名。 如今的张娟娟已经成为中国女子射箭队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在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中连胜三位有着梦之队之称的韩国选手,其中包括卫冕冠军朴成贤、世界纪录保持者尹玉姬,夺得中国射箭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此前中国队自年参加奥运会射箭比赛以来已获得过5枚银牌,但从未摘金。连斩三位韩国名将,号称一个人打败了韩国队!彻底打破了韩国人在这个项目上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射手终报雅典一箭之仇!娟娟长到14岁的时候,尚不知射箭是怎么回事,但命运偏偏来敲响大门。娟娟最早学的是铁饼、铅球和标枪。她的长相、骨架都像爸爸,肩宽体壮,像个男孩。

女儿“从小就长得棒实”。到小学五年级,娟娟就长到了1米64,被莱西体校录取,教练选了去掷铁饼。时间不长,教练又说:“你去练个轻松的吧。”当时,莱西体校没有射箭这一项,张娟娟被高秀英教练看中,开始练射击,为将来练射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她遇到青岛市射箭队教练曲月风。曲月风问她愿不愿意练射箭?“射箭是啥呀?”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射箭是什么呢。“练就练吧!”直到最后她又随射箭教练王国章训练。所以,娟娟有时说:“不是我选的射箭,是射箭选择了我。”

其实,射箭这项运动,在我们国家并不普及,但却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很多人一练就会“上瘾”,越练越离不开。娟娟就是这样迷上了射箭,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射箭,也成为娟娟一生的梦想和情结。

娟娟开始训练的那天是1995年7月的一天。第一天练射箭,满怀好奇的她压根连弓的影子都没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摆射箭的姿势。第二天,仍然没有弓,教练给她们的是一根皮条,练力量。后来一根皮条换了两根,再过些天变成了三根。每天她们就是那么分腿一站,然后拉“皮条”。不时有脆响的“啪”声,那是教练弯腰给她们拍腿上的蚊子。有的队员不爱练,教练就拿了张弓,给那些听话的队员试试。一张弓要一万多元钱,在当时的运动队里很珍贵。通过这种方式,教练给那些不听话的队员小小的惩罚。

怀着珍惜的心情,娟娟也试了,拉不开,开始有些浮躁的心就又踏实下来。每天都是拉弓训练,一天拉开弓300多次,拉开了还得停住,刚开始还行,次数多了,停住弓的时候胳膊直抖,实在撑不住了想往回缩,就会听到教练“拉回去”的吼声。这时候娟娟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有时她往家里打电话说太累了,也曾经灰心过,父母就跟她说,“咱农家娃连这点苦都吃不消还能干啥”,“就好像推小车爬坡,只能进不能退”。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打退堂鼓,有一次,还特地打电话和父母说:“爸妈,我懂事了,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吧!”

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到省队不久,张娟娟就犯了射箭运动员独有的“黄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黄心(9环和10环),弓就晃动。很多射箭运动员因为过不了“黄心病”这一关而“夭折”。但娟娟是好样的,在王国章的耐心指导下,硬是挺了过去,为改掉这“黄心病”竟下了两年多的苦功。

1996年6月,在学箭一年后,张娟娟参加山东省“希望杯”射箭比赛就拿了冠军。那次比赛设了单项距离奖、全能奖等共10个奖项,她一个人拿了8个。颁奖仪式上,奖是一项一项发的,她领了一个又一个,有时,还没走回去,广播里就又传出她的名字。末了,脖子上沉甸甸地挂了8个奖牌。

在张娟娟家的客厅里,摆满了奖杯和奖牌,将相册里微笑着的张娟娟衬托的更加美丽。

2001年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射箭锦标赛,是娟娟第一次参加世界高水平比赛,也是娟娟第一次作为国家队员参加比赛。和她一起参赛的,有获得过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个人银牌的何影,有参加过悉尼奥运会的杨建平。要知道,1996年何影拿奥运会银牌时,娟娟还仅参加过省里的“希望杯”赛呢。娟娟说,大姐姐们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而这次参加世锦赛,来自韩国、意大利、俄罗斯等更多高手,是她的对手,也是她的老师。

在女子个人赛中,中国队中只有娟娟打进了前八名。当时队里的“任务”是在世锦赛上夺取奖牌,对她抱有很大的希望,可争取前4名的淘汰赛中,娟娟的第3支箭射出时,箭尾突然意外脱落,失去平衡的箭斜着飞向箭靶,只中了3环。这一支“远箭”,使娟娟痛失良机,排名第八。面对失利,娟娟说,这对她应该是一种激励,她相信只要更认真、更刻苦地训练,能和她们一样好。

娟娟是个说到做到的姑娘,正如她对自己的要求一一干什么都要干好。打团体淘汰赛的时候,很多知情人,包括队友、教练都对娟娟捏了一把汗——个人赛意外失利后,她的压力太大了,她能行吗?而娟娟却似乎早把前两天的事甩到一边,神情专注地打比赛。虽与何影、杨建平比,她的表现不是最出色,但她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张娟娟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冠军,但她没有满足。她知道,对中国射箭来说,世界冠军固然重要,但还不够,中国射箭需要奥运奖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箭女团决赛正是朴成贤最后一箭射出10环,帮助韩国队以一箭的优势让中国射箭奥运金牌的梦想瞬间化为泡影。而四年后的射箭女子个人决赛,张娟娟以1个9环战胜了朴成贤,拿到了中国第一枚射箭奥运金牌。对此张娟娟说:“我感觉这枚金牌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中国射箭人来说终于出了一口气,感觉特别高兴。”

决赛第一轮朴成贤29对26领先张娟娟3环,在12支箭的决赛中开局这样的差距似乎很难弥补。但是因为朴成贤出现的失误,张娟娟在最后一轮比赛开始之前竟然领先朴成贤1环进入到最后三箭的争夺。最后三箭,两人第一次都打出了10环的成绩,不过第二箭朴成贤打出8环而张娟娟打出了9环,在最后一箭之前张娟娟反而以2环的优势领先。尽管朴成贤最后一箭打出了10环的成绩,但是张娟娟只要在比赛中打出9环就可以足以保证夺冠,最后时刻,张娟娟不辱使命,9环成绩命中,终于为中国射箭队拼得了这枚女子射箭个人的金牌。

获胜后的张娟娟兴奋的和现场的教练拥抱在了一起,这位中国射箭队的老将也像个孩子一样兴奋的跳跃着,但是似乎这样都无法释放她此时激动的心情。现场的广播也兴奋的用中文喊出了张娟娟的名字,现场的掌声和呐喊声全部献给了这位打破韩国射箭垄断的中国女箭手。获胜后的张娟娟和教练向现场观众挥手致意,这位一直在比赛中表情坚毅的老将也在此时展现出了难得的笑容。连克三名韩国射箭高手创造中国射箭的历史,张娟娟用一个奥运冠军头衔完成了个人最靓丽的表演